牡丹与读书人,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美丽的故事。
传说,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刘家是书香门第之家,刘员外有一个美丽的女儿,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后来父母相继过世,女子便千里遥遥投靠长安作官的哥嫂,后来因为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时,女子将自己庭院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观者如云,并赞颂其美丽。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香火愈旺。
还有一个关于读书人读万卷书的故事。
明代时期,在安徽亳州,有一个贫困的书生,书生本是家道兴旺,后因为父辈官途不顺,家境败落。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决心去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但不幸的是年年考试,却连连落榜。
一位明智的先生提醒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动天地。”
于是,他终日努力抄书习文。因为家境贫寒,纸太贵,他不得不将一篇篇文章抄在后院多年的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这种行为感动了“花神”,第二年,书生真的中了“举人”。后来读书人都会在后院种植牡丹,估计以此带来好运吧。
汤显祖着名的戏曲《牡丹亭》就是在种植牡丹的后花园成就了一对佳人的姻缘。还有武则天与牡丹的传说,牡丹不畏女皇强权,得罪了武则天,被贬出长安城,流落洛阳,更是让人敬佩牡丹的精神……
总之,书香门第钟爱种植牡丹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历代种种杂着、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已经深入大众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