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样运用十大名花来造景
梅花神、色、香、姿俱佳,铁骨傲霜,深受群众喜爱,在园林绿化中早已被广泛应用。
依山畔水大面积栽培梅花,可构成壮丽的自然景观,形成“香雪海”、“十里梅海”等,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成都赏梅就记载下了这样的画面:“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碎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阳宫到浣花溪!”
根据梅花颜色的差异,集中栽植形成梅山、梅岭、梅坡、梅坞、梅溪、梅径等,突出梅花特有的色彩景观。还可利用梅溪、梅径通幽,获得“动态赏梅”,步移景异之趣。
在园林造景中,常选用红色的老梅作主景,以苍松为背景,修竹为客景,形成一幅有生命的“三友图”。还可把梅同兰、竹、菊相配植,集中展现园林“四君子”的风采。在较显眼的景点,常以山岗或建筑物作背景,前植梅花,可突出梅花的色香之胜,达到古之“栽梅绕屋”的妙境。还可开辟“踏雪寻梅”、“月下赏梅”等景点,展现梅花的奋斗精神。
梅花还非常适宜和草坪配植,形成通透开朗,景物深远的画面。
梅石相配,刚劲简洁,妙笔生花,石因梅而活,梅因石更绝,对比强烈,收效甚佳。
梅花也是优良的孤植树种,在绿地中间常采用孤植朱砂型梅花,花盛开时,万绿丛中一树红,最能引人入胜。
垂枝梅,姿态飘逸别致,可装饰园林水景,有“池水倒窥疏影动”的情趣。
龙游类梅,枝条自然扭曲可爱,宜配湖石,点缀小院或盆栽观赏。
古梅,曲干虬枝,老态龙钟,除本身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加之有社会文化背景或有美丽的传说,可辟为旅游景点,为古迹名胜添光增色。
(一)配置的特点
桂花的配置在基本满足桂花习性要求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美观和经济这三项原则要求而与其他树种进行一种合理的搭配,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在具体配置桂花这一树种时,应重视以下几项原则性的要求。
1.因地制宜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把桂花尽可能地配置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要适合桂花的生长,而且同时也要适合与桂花搭配在一起的其他植物的生长。
2.层次错落
在以观赏栽培为主要目的园林中,桂花的层次安排显得非常重要。通常第一层是树冠衡疏的阳性落叶大乔木,第二层是骨干树种桂花,第三层是比较耐荫的落叶或常绿的花灌木,第四层是耐荫的地被植物。有了这几个垂直层次,地面不同空间的光照和地下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水分和养分,都能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使绿化覆盖率大为增加,并实现黄土不见天的理想效果。
3.季相变化
所谓季相变化,就是指植物在一年中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的周期性的物候变化,例如发叶、开花、结果、落叶等等。它对组成景观效果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桂花是常绿阔叶树种,花期较短,花朵又小,季相变化不很丰富。为此,需要和其他树种合理搭配起来,以充实景观内容。由于桂花常绿,所以与其混交的树种应以落叶树种为主,既要有乔木类,也要有灌木类;既要有花木类,也要有果土灯;既要考虑到时令上的衔接,又要注意到色彩上的协调等等。这样,才能起到众星捧月的理想效果,使整个园容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气象万千、绚丽多采的动人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