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长春苗市持续低迷,整体销量下滑,价格上除大规格乔木保持稳定外,其他全线走低,表现最明显的是花灌木,已跌破成本。究其原因,本地苗木从2012年至今,约有40%到50%销往新疆和内蒙古,虽然上半年本地工程量略增,但新疆和内蒙古大量工程的叫停,给长春苗市带来重创。
大规格乔木在城市绿化中需求量稳定,因其培育周期长,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市场存量。如糖槭、水曲柳、蒙古栎、核桃楸和花楸等,胸径8厘米到10厘米的精品苗库存不多,价格也居高不下,普遍维持在650元到800元之间。
大乔木的好行情并没有带动小苗市场。长春大乔木的培育方式,前些年主要是移植山苗继续培养。但目前约60%到70%的苗木“下山后”树势衰弱或死亡,只能丢弃。本地真正从小苗开始培育大规格乔木的很少。
事实上,“两根一干”是培育高标准乔木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前两年地栽小苗,轻剪以养根,第三年春天平茬、追肥。等新芽长出,保留生长最旺盛的芽,养主干。这样培育的苗木根系好、生长快、主干直,甚至一年内即可生长出2米高的主干。但本地多数人在苗木培育方面仍是闭门造车,采取科学手段生产高标准精品苗的从业者很少。
亚乔木中紫叶稠李、‘王族’海棠等价格下跌惨重,前几年的盲目栽植使得现下工程苗圃存量过剩。以胸径5厘米的紫叶稠李为例,价格已经由去年的120元降至目前的50元到60元。
花灌木的总体表现更令人担忧,价格下滑约30%。特别是大棚栽植的花灌木容器苗,因培育周期短,今年春季的产量同比增加30%到40%。价格方面如高度60厘米的金叶榆,去年卖价1.1元到1.3元,现降至0.7元,虽然已经跌破成本,但仍然滞销。
长远来看,雄安用苗标准是对苗木培育方向的引领,未来工程用苗追求的一定是质量而不是数量。目前长春地区精品苗存量少,是劣势也是商机。此外,乡土树种、抗病虫害和抗冻害的树种,以及符合国家生态发展要求的树种,也是未来的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