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版的《北京花开》一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植物书,可以帮助我们弥补这一缺憾。书中精选了京城常见的145个园林绿化植物品种。它们生在咱居住小区里,长在咱工作的楼房旁,活在公园的绿地里,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此书的著者韩静华,虽然在北京林业大学执教,但本业却是艺术设计。这就使得她的新书具有两个极鲜明的特点。一是公众的视角。作为业外人士,她更了解普通大众的兴趣点,真正做到了写给大家看,使书读起来更适合大众的口味;二是设计的精美。无论是精美的大图,还是考究的装帧,处处呈现着高雅而时尚的审美。
书中的排列顺序以植物开花时间为序。由于每年气候状况多有不同,不同年份的花期也有差异。
该书的排序依据多年观测、依花期适中的年份来进行,体现了作者严谨认真的态度。从1月的蜡梅、3月的迎春,到4月的西府海棠、5月的现代月季,再到7月的槐和10月的雪松……一页一页细细翻过,一个春秋就过去了。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京城将会怎样?实在难以相像。
书中的每种植物介绍,都以一两张颇具观赏性的大图为主。既是摄影佳作,更有效展现了植物本真的形态与细节特征。每张图片的信息含量极大,特别突出了浓郁的京城特色,与其他地域的植物有明显的区分度。封面是红墙、琉璃瓦和盛开的白玉兰,内页则有太庙红墙旁的侧柏,故宫古华轩的楸树,颐和园西堤的旱柳,北海团城的白皮松,古刹大觉寺的千年银杏,八达岭长城和香山的黄栌……每一张图片都浸透着京城所特有的韵味。
此书从2015年开始策划,历时3年才完成。早在2012年,她就带领学生们一起开始了漫长的植物拍照过程。除了美丽的花朵,其他容易被人忽视的叶、果、树皮等,都是她留心积累的素材。书中的图片,是从已积累的400多种植物、5万多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可谓厚积薄发。
听说她在绿色学府任教,人们常指着身边的花草树木问这问那。起初她总是面带尴尬,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如今,她已成了设计师中最懂植物的老师。她对大家容易混淆的植物,根据自我的体验,提供了快速易懂的区分办法。通过茎、叶、花等部位的对比图,使得各种植物辨识要点一目了然。迎春与连翘,牡丹与芍药,金银木与金银花,鹅掌楸与杂交鹅掌楸、北美鹅掌楸,美桐与英桐、法桐及梧桐,臭椿与香椿,现代月季与玫瑰,刺槐与槐,二乔玉兰与紫玉兰,紫荆和洋紫荆,山楂与山里红,绦柳与垂柳等……一书在手,相似植物间的区别和差异可迅速搞定;开卷有益,每个“小白”都能快速变身“植物达人”。书中还绘制了科学严谨的植物示意图,形象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各种植物学术语。
通俗易懂、人见人爱,并未妨碍该书科学性的发挥。书中特别收入了近年来在北京园林绿化中新引入的优良品种,并加以严谨的介绍。在书中,我结识了原产美国的现代海棠,各种花色的现代月季,树干高大、树冠优美的美国红枫,花瓣细多的菊花桃、花芽密集的寿星桃等,过去似曾相见,现在了如指掌。
植物的文字描述在准确的基础上,做到了极其简约。这也是此书特色之一。为了适应碎片化阅读的需要,每个品种的说明只有精炼概要的几十个字。除学名和物种描述及必要的植物学知识外,作者还特别注重挖掘植物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香椿和萱草可指代父母,桑树和梓树代称故乡,紫荆寓意家庭和睦、兄弟亲情,还有负荆请罪中的荆条以及凤栖梧桐等,读后都使我大长见识。
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该书实现了扩展性、动态化阅读。105种植物都配套设计了独立而生动的数字化内容。每种植物名称旁边都印有二维码,扫描后即可浏览更多的植物信息,扩展了纸质图书的信息承载量,也满足了手机阅读的需要;此书还专门开通了“植生活”微信公众号。根据时节的变化,不断向读者推送新的植物资讯,动态化地满足广大植物爱好者的渴求。
为写此稿,我把该书翻看了多遍。我发现,与许多书不同的是,该书可以完全摊平,实现了无死角阅读。这是采用了裸背线装工艺的结果。据说这是最典雅的装帧方式。不但工艺精美,且装帧过程繁琐细致。为保护裸露的书脊和精致内页,每本书都配了特种纸张印制的独立外包封。
虽然名为《北京花开》,但该书也介绍了适合津冀及我国北方地区的植物。书中不少植物在我国南方也有分布和栽培。因此,除了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外,适用性广也是该书的突出特色。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说,他在英国留学时房东老太太知道很多植物的拉丁名和科、属、种。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在我看来,花草树木之美是城市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爱一个城市是和爱它的花草树木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而所谓的爱,建筑在深入了解之上。对人、对花草树木、对大千世界都是如此。
翻阅这本写给大家看的植物书,把人带入了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更好地品味、欣赏北京的花开,让人感到京城更加可爱。
爱上京城的花草树木,会更爱这个被花草树木簇拥着的城市。阅读该书后,对此我有了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