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特点 中国绿刺蛾以低龄幼虫群集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和叶脉成箩底状半透明不规则大斑,数日后干枯脱落;3龄后陆续分散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和清晨活动取食,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致使秋季二次发芽,影响树木生长和发育。因其毛有毒,掉入人群和衣物上易发生扰民现象,应加强早期防治。
发生规律 中国绿刺蛾在河北省任丘市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树干伤疤、粗皮裂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25天左右,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中部主脉附近,块生,每块有卵数十粒。卵期7天至10天。第一代幼虫发生期6月上旬至8月上旬。低龄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多分散活动,日间静伏于叶背,夜间和清晨常到叶面上活动取食,老熟后爬到枝干上结茧化蛹。第一代成虫发生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期8月中旬至10月下旬,10月上旬陆续老熟,爬到枝干上结茧越冬,常数头或数十头群集于树干基部或粗大枝杈处。
综合防治 秋冬或早春修剪时,发现树木内有结茧,人工铲虫茧,杀灭越冬幼虫。
幼虫群集为害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把害虫消灭在初始阶段,但注意幼虫体上有毒毛,避免接触皮肤。幼虫毒液是酸性的,不小心蜇伤后,可用医用橡皮膏或经过消毒的针先将毒刺拔出,再用肥皂水或碱性物质清洁伤口,最后涂上风油精。
成虫期结合诱杀其他害虫,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虫口密度。
采用树干注射法,注射6%吡虫啉可溶液剂20倍液,按树干胸径每1厘米注射1毫升。
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500倍至7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2500倍至3000倍液,20%虫酰肼(米满)悬浮剂1500倍至2000倍液等。
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2.5%敌杀死1500倍至2000倍液,50%锌硫磷乳油1000倍至15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倍至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保护天敌,如茧蜂、蠋蝽、螳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