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虽然慈孝竹耐寒性能勉强经受住长江以北地区冬季低温的挑战,但是2016年冬春的一场50年不遇严寒,却使得慈孝竹悲从天来、颜面尽失。就连丛径1米的10余年生竿丛,也未能经受住-11℃的低温侵袭,出现全丛死亡的萧刹局面。然而,悲中有幸的是极端天气给了抗寒慈孝竹新品种‘冬翠’一次高调亮相的契机,青翠的绿色竹丛在冬日的一片枯黄中显得分外耀眼醒目。
‘冬翠’,引种自湖南,在扬州已有10余年的驯化、选育历程,其杰出的耐寒性能在去冬今春的酷寒考验下尤为表现突出,和普通慈孝竹冻害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慈孝竹耐寒新品种选育中试熟化”已被江苏省林业三新工程立项,进一步在长江以北的江苏淮安———中国南北分界线所在地,扩大耐寒性中试研究:每塘15竿至20竿,在竹竿1.5米至2米高处截断,株行距3米×4米。中试熟化基地20亩,2016年9月先期栽植10亩,2017年4月二期栽植10亩。
耐寒慈孝竹新品种‘冬翠’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技术扩大种源群体,圃地选择要求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全面耕翻20厘厘米30厘米,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果土壤过于黏重、建筑垃圾太多或为盐碱土,则应采用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作畦相同于一般育苗,畦高20厘米至30厘米。
母竹移栽。母竹选择以枝叶繁茂、根蔸充实、芽眼肥大、须根发达的1年至2年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者为佳;在竹丛边缘挖掘母竹,每丛3竿至5竿,并注意保护芽眼和须根。移栽最好在春季2月竿基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随挖随栽;远距离搬运需用湿草包裹根蔸,移栽前用泥浆满蘸根系。株行距2米×2米,栽植穴应大于母竹竹篼土球(或盘根)直径一倍,一般为50厘米×60厘米、深30厘米,穴底垫细土、混施基肥,移栽时分层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以有效提高成活率。
细小母竹可行容器移蔸栽植,即每兜3竿至4竿、仅留竿部10厘米至15厘米,以提高繁殖成活率。
容器扦插。容器规格以口径15厘米至20厘米、深度20厘米至30厘米的黑塑营养钵或瓦盆较为经济适用,培养土由腐叶土、珍珠岩和草木灰各1份拌匀配制而成;在荫蔽有散射光的平整土地上多行排列,宽度以1.5米至2米为宜。选1年至3年生秆,插穗以枝条顶梢为佳,带节、带叶,长20厘米;择空气湿度较大的阴雨天埋土上盆、扦插繁育,插后立即浇透水,并用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湿。
插穗自扦插至生根的时间因实施季节而异,30天至60天不等,梅雨季节扦插,30天左右即可成活;而春季4月或秋季9月扦插,生根的时间往往长达50天至60天。一般自第30天起每天晚上除去覆盖物,自第40天起完全不用覆盖,使其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待60天过后,如见插穗有新叶萌出且无萎蔫现象,即可确定扦插成活,转入常规抚育。
细小母竹可行容器移蔸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