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竞赛聚焦数字技术
置身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数字技术为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揭开数字景观的面纱,借助计算机技术,将“数字景观”设计思维融入使用者的表征和深层需求,追求一种超越传统花园的新型景观,是时代赋予风景园林师的新命题。
连续举办4届的“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紧跟风景园林设计热点,是一场为全球40岁以下青年景观设计师创办的设计盛宴。4年来,从“当代乡村景观”到“海绵花园”,再到“土壤花园”、“数字花园”,竞赛主题紧跟学科前沿不断变化,吸引了大批新锐设计师前来参赛。
今年的设计竞赛以“数字花园”为主题,旨在以小尺度场所展现对数字景观的思考。据《风景园林》杂志社社长何昉教授介绍,本次竞赛组委会共收到作品百余份,分别来自于53个国内外设计单位及高校。最终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1名、铜奖3名。
其中,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3名参赛者设计的“无尽花园———理想的着陆”荣获了金奖。其学生代表任道怡表示,旧的事物被取代,新的事物诞生,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世界,同时人口在不断扩张,自然的空间被不断挤压、折叠,技术发展带来了空间形态的不确定。她们期望借助于数字技术,重塑花园的本质,并在有限的场地之中,通过拓扑的空间结构,形成无限的空间体验。
“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与行业内其他竞赛不同,其兼具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领域及将其落实到尺度适宜的具体地块两方面特色。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风景园林》编委会主任李雄教授总结了该项竞赛的四大特点:一是面向青年设计师群体,倡导“原创设计”,引领、推动原创风景园林发展。二是关注度高、参与数量多,参赛者既有高校师生,又有设计单位,基本覆盖了所有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国内高校及美国、澳大利亚及德国等学校。三是选题前沿,竞赛主题总是紧跟热点。四是获奖作品创新性强,且具备可持续的价值和实践意义,展现了青年设计师的新锐设计思想和较高的设计水平。
数字景观设计时代已至
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建造带来了人类数千年建造史上从来没有的新结构和新形态,带来了新的设计语言和构造工艺,更带来了新的设计思想和理论。数字技术不仅优化着风景园林师的工作方式,也激发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数字技术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博导徐卫国教授向参会者展示了混凝土3D打印开发及机械臂自动砌筑系统研究。他表示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设计和建造方法。通过沉浸式的体验真实的设计环境,可以达到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实现集体设计的理想。此外,它还可以将虚拟的设计和实际的设计叠合在一起,进行一般形体甚至复杂形体的建造。
徐卫国表示,他们最新研发的机械臂自动砌砖系统,与国内外现有砌砖系统不同,它首次把机器臂自动砌砖与3D打印砂浆结合在一起,形成全自动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并首次把该系统运用于实际施工现场,建成了一座“砖艺迷宫花园”,且正在建造世界上最长的3D混凝土打印步行桥。
在砖艺迷宫花园,清华团队的做法具备五个特点:使用了实际工程用的砖块、真空吸盘器吸砖块便于砌筑不同图案的砖墙、打印可以定位涂抹砂浆、吸盘及打印一体化前端、首次将机器臂自动砌筑系统用于实际工地施工。
东南大学景观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成玉宁教授则从意义、结构、方法、运用等四方面深入探讨了数字景观。他指出,现代的风景园林学是兼具艺术与科学的学科,需要定性的研究方法,也离不开定量的支撑,定量的方法帮助风景园林实现了科学化的发展。而由于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介入,风景园林设计有了理性的支撑。理性支撑加上年轻人的才情彰显着风景园林行业感性与理性的交融。所以数字景观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设计者、建设者的效率,释放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数字景观的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案的模拟、数字化建造及绩效的测控。”成玉宁在报告中还谈到了数字景观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案比较和成果呈现方面的价值,并以近年来基于数字景观技术完成的各个成功项目实例,向与会代表呈现了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实践的多方面、全过程的运用。
成玉宁认为,4.0时代是数字时代,风景园林学科面临着一次智慧的、生态的蜕变,会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符合可持续理念、满足科学发展诉求的人居环境。风景园林在数字化的助力下,必将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