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内藏出自唐代塑圣杨惠之之手的罗汉塑壁艺术瑰宝,是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遭了殃,至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再次重建。最盛时据称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达半个镇。
但到了元末又再衰颓。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新振兴,当时规模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时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堪与杭州灵隐寺媲美。
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所见的天王殿巍然屹立,则是按明代原貌所重建。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门拱结构。
梁式为前后三步梁,上加驼峰。柱础为覆盆式石础,刻有“压地稳出童子牡丹”图案,这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遗物。此外,殿内设“历代佛像展”,陈列有铜、石、玉、瓷大小佛像56尊,反映北魏、六朝、明、清各代佛像的不同风格。
天王殿北行,即是庭院。院内有两大宝贝,一是青石经幢,一是铁钟。青石经幢立于西侧,它的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经幢是唐代创始的一种佛教石刻,由盖、柱、座组成,柱上刻佛像、佛名或经咒。保圣寺原有唐宋经幢各一,现只存下这一座和另一座的一块八角形刻经石了。
保圣寺的经幢,刻有陀罗尼经咒,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字迹已无法辨认。细看起来,这座经幢是由多块石柱堆建而成,每块石柱上面都有盘盖, 盘盖大于柱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起着保护和装饰作用。这座经幢共分为七层。底层是云水纹的覆盆形石础。第一层,青龙图案。龙是护法的“八部天龙”之一。盘盖是覆莲型花纹。第二层,四大金刚。盘盖是仰莲型花纹,上面刻有石栏杆图案。第三层,陀罗尼经咒石刻。盘盖是八角形石盖,每个角都刻有兽头来护卫,第四层,如意云图案。盘盖是仰莲型花纹。第五层,莲花宝座上端坐着佛像。盘盖是屋顶型石盖。第六层,菩萨像和仙鹤图案。盘盖是华盖型石盖。第七层,金刚力士。顶盖是飞天形象,这是一种叫做“边楼罗”的人面长鼻金翅鸟,也是护法的“八部天龙”之一。顶端是蟠桃型,上面刻有曼陀罗花图案。这座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无论是从其年代久远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铁钟,既是佛寺的镇山之宝,也是佛寺的历史见证。保圣寺这座寺钟, 铸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钟上铭文“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方无灾”等吉言。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鼓钟也是 行善的一种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