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庵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王曲村口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祜四年(公元妁7年)。庵院的规模并不大,由于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因而也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听到天台庵的名字,大家就会把它同佛教联系在一起,确实如此,它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我们知道,隋唐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这时期出现的佛教诸宗派,大多另辟蹊径,以自家的理解对印度佛教进行重新编排,“说己心中所行之法门”,当时,传人中国的佛教在修行方法上曾出现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政治上的统一为结束佛教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创造了条件,智颛顺应潮流,提出了“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止”、“观”二法是转迷开悟,成菩萨作佛的两种最基本的修行方法,这两种方法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智颛创立了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浙江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宗名,随之各地纷纷建起了天台宗的寺庙、庵院。
以往的佛教学说,在谈及佛性时,都认为佛性是至纯至净,尽善尽美的,天台宗则一反佛教的传统说法,主张佛性不但本具善,而且本具恶,它把一切众生包括诸佛菩萨分成十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前四界称“四圣”,后六界称“六凡”,而每一界又都具有其它界的特性。天台宗这种不依经教的精神,使得有人责备它改变了印度佛教的本来面目。其实,这也可以说是 天台宗学说富有创造性,富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表现。
天台庵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余平方米。院子的东部矗立着唐碑一通,由于数百年的风雨剥蚀,字迹已经风化,已无法再看清上面的文字。
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跺,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一半。
进入殿内,这里没有一根柱子,四椽袱通达前后檐柱之处,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显得更大,这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我想各位一定去过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吧,是不是和天台庵佛殿的结构颇为相似呢?这在我国现存早期木结构古建筑中是十分少见的,为研究唐代建筑的演变提供了翔实、确凿的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