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池庙古称群玉庵,唐代称瑶池,也称王母庙,位于泰山南麓红门宫东南。 创建年代无考,三国时已有建筑,魏曹植《仙人篇》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 句,经历代重修,遂成现在规模。1959年翻修王母殿、东西配殿和悦仙亭,保存了清代风格。
王母庙是三进式庙宇,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3.6米,东西宽53米,面积3900. 8平方米。由大门、王母池、王母殿、东西配殿、东西耳房、悦仙亭、七真殿和蓬 莱阁组成。
庙门1间,面阔3.45米,进深3.55米,通高5.65米,四角施木柱,五脊硬山顶, 两山墙砖石砌造。门宽1.3米,高1.82米,棋盘式门。
王母殿3间,面阔9.76米,进深7.33米,通高6.4米,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步廊 式,后廊括入殿内,五脊硬山顶。正向开门,装四隔扇门,次间开窗,各开一隔扇 窗。正间供王母铜座像。
殿两侧有耳房,东3间为穿堂,卷棚硬山顶,七檩七架梁,顶铺仰瓦灰埂。
东配殿3间,面阔9.2米,进深5.3米,通高5.6米,五檩五架梁,单脊仰瓦硬山 顶。正间向东延伸,名观澜亭,卷棚歇山顶,面阔3.9米,进深2.4米,门悬“观澜 亭”和“咽石山房”匾。
西配殿又称药王殿,3间,面阔9.45米,进深5.07米,通高6.05米,五檩五架 梁,单脊仰瓦硬山顶。原供唐代名医孙思邈。
悦仙亭在王母殿后,为四角四柱方亭。
七真殿分前后两部。前为廊,阔15.6米,进深7.2米,通高5.3米,五间三柱七 檩五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悬山顶。前檐柱圆形,后柱方形,施石鼓形柱础。后面 与前廊相连有殿3间,三柱七五架梁,前廊式,五脊筒瓦硬山顶,阔9.1米,进深 5.35米,通高6.8米。原供七仙塑像,“文革”间毁,1986年重塑。
庙西北有老君堂遗址,现存正殿3间。
吕祖洞在梳洗河东,为一天然石洞稍加凿拓而成。洞深5.15米,宽2.3米,高1. 2米。原供吕祖石像,1967年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