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和损害:该病更为常见,该病会使寄主植物枯萎。在疾病开始时,菊花植物的一侧或整个植物都枯萎了。茎基部是棕色的,剥去茎皮时维管束是褐色的。茎基部有黑色条纹,有时裂开。根挖出,根腐烂。在高湿度条件下,患病部位会产生白色菌丝体。
病原体:该疾病是由尖孢镰刀菌Sch引起的真菌病。 F。 sp。 chysanthemi Snyder等。该病的特征:患病菌中的细菌,土壤中的冬季,厚的孢子可以存活很多年;通过水,土壤和病苗传播。该细菌仅对菊花有害。夏季高温(24〜32℃),盆内雨水冲刷后排水不畅,局部施氮肥,土壤酸度高,植株生长差,伤口多,种植密度过大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1)栽培技术:预防健康植物扦插;菊花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将粘性土壤与沙子混合;用石灰将酸性土壤调至中性;雨后及时排水;轮换,间隔2到3年等。(2)盆栽土壤消毒:使用90%的地克松可溶性粉(3〜4g/m2)或40%的拌种双粉(8g/m2)等,旧花盆可以用开水或暴晒煮几天。 (3)化学防治:发现疾病后,立即喷洒液体。 治疗剂:卡比西平(Carbycepin)(在病害初期,每株植物根200-400ml);保护剂:Fluke腈(用作种子处理剂,请参阅使用说明),甲基托布津、百菌清(020)-2)。
相关主题:菊花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