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所有生命活动必须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
花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为了方便工作,温度对花的生长影响较大的阶段通常分为三个级别,即最适合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大多数寒冷和高山原生的植物都喜欢凉爽的环境;
热带原生的植物需要更高的温度;温带植物介于两者之间。在同一棵植物中,不同器官的生长温度也显着不同。例如,郁金香的花芽和叶芽的最佳温度为20°C,茎的最佳温度为13°C。同一器官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要求也不同。例如,Narcissus 花梗位于球茎中,初始最佳温度为30°C,当露头时离球茎11°C,当球茎2至3 cm时为9°C。例如,在春兰和蕙兰的秋天形成的花蕾必须在0至5°C的低温下保持4至6周。当明年的春季温度为
时,温度会升高到8至15°C,花梗可以正常伸展和开花。如果冬季温度很高,则花梗不会伸长,并且花蕾会死亡或无法打开正常的花朵。在不同地区生产的同一工厂具有不同的温度要求。例如,由浙江、江苏和河南生产的春兰比云南具有更高的耐寒性。
由于各种花的起源不同,温度要求的周期性变化也不同。 随着季节性气候变化(主要是温度变化),源自温带地区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周期性变化。也就是说,春天发芽长。夏天蓬勃发展;秋天准备入睡,生长缓慢;冬天停止增长,进入睡眠状态。对于热带原生植物而言,温度循环并不明显,并且经常观察到干燥季节的变化。在干旱季节(相当于温带冬季),经常会出现叶子;而在潮湿季节(相当于温带夏季),则会旺盛生长。 地中海地区的植物,例如水仙,郁金香,仙客来等,由于该地区夏季干燥而炎热,因此形成了夏季休眠习性。
温度的周期性变化(白天和黑夜)也影响花朵的生长。在自然界中,昼夜温差非常明显。白昼比黑夜晚,中午最高。在适合生长的范围内,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养分也更多。夜间温度低于白天,植物本身消耗的养分较少,有利于养分积累和自身生长。因此,不一定要在完全恒温的房间内种花。在冬季,室内开花应避免夜间温度高于白天,在温室园艺中将其称为“倒置”。如果长期如此,则可能导致大量花朵生长不良或导致无法解释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