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与为害:该病害可造成毁灭性损失。 少数枝条的叶片或全 株 叶片萎焉下垂,数天之后 叶枯焦 变褐。茎基部变褐腐烂,但无臭味;剥去表皮可见维管束变褐,病茎切断保湿处理,维管束溢出污白色菌脓。在暴雨之后发病多,几天内植 株 枯死,茎上部叶片仍为绿色。
病原:该病为细菌病害,由植物青枯菌(Ralstonia solancearum)引起。 发病特点:病菌在病土或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在土中存活1年半左右;由水流等传播。 高温(30℃~37℃)高湿、土壤含水量大、基质为微酸性、大雨之后晴天闷热等条件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栽培技术防病:及时拔除病 株 ,病穴撒施石灰粉消毒;彻底清除病残体作沤肥处理;重病地块轮作,间隔3~4年;用石灰粉调节土壤为微碱性(100~150kg/667m2)。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灌药,用药量为0.5L/株 。 治疗性药剂:农药链霉素、水合霉素、新植霉素; 保护性药剂:烷铜菌素 (请限于28℃以下使用)、可杀得2000。
相关专题:菊花栽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