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50多岁了,现在在盆景圈里还算是年轻人。”北方一位盆景界资深人士对笔者说。当前,我国盆景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之势愈烈,不少地区的盆景艺术人才出现“断档”现象,让很多业界人士担忧不已。
这位盆景界人士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参加全国盆景展览,那时他20岁,是“新生代”,而现在,他所在城市举办盆景活动的时候,放眼望去,参会的人基本都是老者。30年前,玩盆景的年轻人还比较多,而现在想看到二三十岁的盆景人很不容易。
人才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想成为一名盆景人,既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需要相应的文化氛围环境。
近3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盆景的发展速度也同样惊人,但总体来说,收藏盆景的人群越来越庞大,但其人员构成却逐渐由普通大众向企业家人群转移。
近十几年来,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且园林文化基础深厚地区的企业老板纷纷兴建私家园林,作为园林艺术的瑰宝———盆景,当然必不可少。在一定程度上,盆景艺术水平代表了其园林水准。随着盆景价格的上升,精品盆景多被企业家收藏。另外,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很多普通市民“上楼”,没有了玩盆景的场地,他们也逐渐远离了盆景艺术,能够在自己阳台玩盆景的人只剩下数量较少的“绝对高手”。
这一现实造成中国盆景艺术在区域和主力群体上的发展失衡。从近两届的中国盆景展览会上即可看出端倪,东北三省、内蒙古以及西部等地的城市鲜有亮相,其他以前基础较为薄弱的城市所获奖项寥寥,而盆景艺术基础较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在全国盆景展上精品频现,大放异彩。“西部不亮东部亮,北部不亮南部亮”,已经成为我国盆景发展的现状。
北京等城市的协会组织多年来为营造良好盆景艺术氛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积极推动盆景进入普通百姓家,小菊盆景等专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盆景文化普及的积极作用,但盆景产业的逐渐萎缩是不争的事实。没了产业支撑,很多以前的盆景人只能转向赏石或其他行业,更不要说让大量新人加入到盆景艺术行列中来了。
人才济济行业兴。当一个行业都是“老人儿”,其发展后劲可想而知。这给关心盆景发展的各界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到了该研究研究如何实现盆景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了。 中国花卉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