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绢病属于土传病害,防治难度相对较大,而有些农民大量使用,不当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没有减少病害加重发生,同时还导致病害产生抗药性,因此,农民在防治白绢病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并配合农业方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白绢病?
白绢病又叫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是花卉苗木在夏季经常会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危害苗木和幼树的根茎部位。在园林上主要危害松树、油茶、油桐、楸树、梧桐、泡桐、香樟等。
苗木在感染这种病害后,根茎部位的皮层会逐渐变成褐色坏死,严重的则会发生皮层腐烂,使植物生长不良;当病环绕植物根茎一周时,就会时使植物因养分、水分输送被阻断,而发生枯萎,死亡。
二、发病条件
白绢病的病菌以菌核或菌丝的形式,在土壤中或发病作物的残体进行越冬。病原菌繁殖的低温度为10度,高温度为40度,而适宜温度为30度。土壤PH值1.9-8.4之间均能生长,当PH值为5.9的情况下,适合病菌的繁殖。
白绢病常于4月的下旬开始发生,初期症状不明显,在6到8月份,则是该病的发病盛期。因此白绢病多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发生。
因此每年6月上旬开始,在作物苗期白绢病就开始发病。到了7、8月份,气温升高到30度左右的时候,这段时间雨水较多温度适宜,是白绢病的发病高峰,一直持续到9月底停止发病。
三、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发病初期暗褐色,其上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呈辐射状扩展;后期在病部菌丝上产生褐色白菜籽状小菌核,湿度大时,菌丝体在地表向四周扩散,也产生褐色至深褐色小菌核。
四、发病原因
、温度
温度为影响白绢病病情的主要因素。
该病原物可在13~37℃的范围内生长,且适生长温度为31℃。当温度低于13 ℃或高于37℃时,菌丝停止生长,且仅在22~34℃产生成熟菌核。过赋文等对烟草白绢病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可在8~38℃的范围内生长,适温度为34 ℃当温度高于40℃时菌丝无法生长。从上述研究可知,白绢病病原物生长温度范围较宽,10~35℃均可生长,超过40℃时,停止生长。
、营养条件
白绢病可侵染多种宿主,了解其营养条件可更好地控制疾病发生。
探究了7种不同碳源及7种不同氮源对白绢病病原物菌丝生长及菌核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7种功能碳源中均能生长,其中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佳,在半乳糖培养基中菌核产生多;7种氮源中以硝酸铵和硫酸铵促菌丝生长效果佳,甘氨酸利于菌核形成,氯化铵和硫酸铵次之,尿素和L-赖氨酸的培养基中菌核无法产生。
、其他因素
白绢病病原在不同光环境下(荧光、荧光/黑暗12h交替、黑暗)的菌丝生长状况和菌核形成量,结果表明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而不利于菌核的产生,光照有利于菌核的产生。
五、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以及根系的生长,对于改善土壤品质有重要意义。不过要注意,如果是农家肥必须要腐熟。
)人工补菌。很多果园都因为常年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板结,土壤中一些有益微生物群落大大减少,这时候好进行人工补充有益微生物,快速恢复土壤环境。可以选择菌肥或者菌剂,比如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或者3亿芽孢/克的哈茨木霉菌,都是很好的生防菌,根据果树的大小选择适当量进行灌根。
)在夏季根部病害高发期到来之前,使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或者多菌灵、恶霉灵等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对于感病严重的苗圃,可以与其他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轮作时间好在4年以上;
白绢病菌的病原菌在旱地里可以存活4~5年,但是在水中半年后即可死亡,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花,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可以将苗圃与水稻进行轮作,可以大大减少轮作消除病菌的时间。
、得病后防治
)挖隔离沟
白绢病一般都是局部发病,然后再随着雨水、灌溉向四周蔓延。确定发病区域后,可以在发病植株周围,挖隔离沟,封锁病区,控制病害的蔓延。
)清除病
对于白绢病感染的病株,可以用刀具将根茎部位的刮除,然后用恶霉灵、多菌灵等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后,重新埋好。
以上就是有关识别与防控白绢病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有疑惑的朋友们排忧解惑。